今日资讯

生逢1978| 她们是“新上海人”,在这里“织”出了自己的斑斓人生

经典老歌  2018-09-28 10:34

摘要:“人生40正当年华,改革开放40年正是国家的盛世年华,也是上海这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嘉年华。”

人物小传:

孙稚源,1978年生于河北石家庄,18岁那年考入东华大学纺织专业,初入上海。本科毕业后,曾辗转厦门、石家庄等地“追梦”,兜兜转转后回到上海继续深造。2007年,她进入上海纺织科学研究所成为一名研究员。之后十年,她一直在家纺服饰领域致力于新材料、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,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,获得了多项科技创新荣誉。她在上海为中国的纺织事业作贡献,也“织”出了自己人生的斑斓色彩。

王俊,1978年4月生于辽宁本溪。24岁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,跟随爱人来到上海。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,生活在上海,工作在上海,为上海建设作贡献。在过去的16年里,王俊参与了上海诸多重大市政项目,包括轨道交通6号线、浦东国际机场营房、东海大桥配套项目及多个污水厂的建筑设计工作。她以“新上海人”的自信和自豪,为上海添砖加瓦。

孙稚源:融入这座城为上海纺织产业贡献力量

当我写这篇文章时,距我呱呱落地的1978年过去整整40年了。40年改革开放,40载光辉历程,上至国家下至我,若谈变化那是翻天覆地,要讲故事更是不胜枚举。我想说,感谢这个时代,感谢改革开放!

1978年,我出生于河北农村,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留在身边、传承家业。没料到,我们兄妹仨都很努力,全部考上了外地大学,我的哥哥和姐姐一个成了博士,一个是硕士。

哥哥姐姐放假回家时告诉我:“上海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,那里路比老家宽,楼比老家高,发展更是日新月异!”所以,我从小便在心中埋下一个心愿,长大了我也要去上海见见世面!

1998年,我高中毕业。当时我的父亲认为,中国是纺织大国,学纺织专业准没错。于是,我考取了东华大学的纺织专业。在延安路校区学习生活的时候,我最喜欢逛博物馆、图书馆和书店,上海博物馆和福州路的上海书城成了我最爱去的两个地方,上海丰富的文化设施完全满足了我对于历史与知识的渴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