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典老歌 2019-06-21 09:19
6月19日,一篇题为红谷滩事件调查报道,揭开了这起一度引发广泛关注的恶性案件的神秘面纱。此时,距离年仅24岁的实习律师沈芸在南昌街头不幸遇袭身亡,已经过去了26天。这起惨痛的案件,激发了很多悲伤、愤怒与恐惧的情绪,也引发了一系列讨论与争议。
这篇红谷滩事件调查报道,披露了两个十分重要的真相。第一个真相,是死者与杀人者万小弟之间没有任何社会联系,沈芸确实是一起完全随机的暴力袭击的受害者,种种坊间传言的犯罪动机都是缺乏依据的臆测。
红谷滩事件调查的第二个真相,则是万小弟从十四五岁起便表现出一系列异于常人的暴力倾向,并且在案发前正式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躁狂症,即一种需要服药乃至住院治疗才能控制的严重精神疾病。
随着红谷滩事件调查事实的披露,使得这起案件的核心问题,变成了万小弟这样的精神病人是否具备完全行为能力,又是否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问题。一时间,网上出现了群情激奋的场面,带着对受害者的强烈同情,很多人批判精神病人免担刑责这一原则。
具体到这起案件当中,公众的担忧,其实未必需要上升到法律原则的层面上加以解决。此前,在许多精神病患者涉嫌犯罪的案件当中,检方都会要求对嫌疑人进行专门的精神鉴定,以确定其在犯罪的时刻是否处于发病状态。在红谷滩事件调查当中,尽管万小弟确实患有躁狂症,但是,他在杀人时到底是因为发病而无法控制自己,还是因为自己的暴力倾向选择了犯罪,依然是一个需要鉴定的问题。
精神病人杀害无辜受害者,归根结底是整个社会的悲剧。悲剧既然已经发生,司法体制便应努力避免这一悲剧造成更多负面影响,弥补悲剧造成的损失。对此,我们期待红谷滩事件调查能更加的细致全面,这起案件最终能得到公正的审判与妥善的处理。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社会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
娱乐08/2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