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资讯

七成受访者表示“双11”囤货又后悔 “双11”优惠力度真的大吗?

经典老歌  2018-11-14 08:49

“双11”已经过去了,很多人都选择在这个号称一年优惠力度最大的时候囤点货,随着快递陆陆续续到货,不少网民却表示有点后悔双11囤货,但没想到的是,男生后悔的比例更大。

双11.jpg

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,对2017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,84.5%的受访者在“双11”购物节趁便宜囤了货,日用家居、服装鞋帽和母婴用品是人们最常囤的品类。73.3%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囤货后又后悔的经历,男性受访者比女性受访者比例更高。面对电商购物节,83.3%的受访者表示比以前更冷静了。70.5%的受访者建议做好购物清单,有计划地消费。

囤积的物品不仅占用了居住空间,降低了生活舒适度,过了保质期还会造成浪费。可是,为什么一到电商的各种购物“劫”,许多人还是不约而同地放心“花呗”,事后却又想要“打折自己的手”呢?

囤货.jpg

消费决策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大脑活动,大脑不只会考虑商品带来的愉悦,也会权衡购物对有限资金的消耗,然后才会决定买还是不买。也就是说,一个思维正常的大脑是拥有理性消费能力的。可是,当折扣、优惠券和各种满减一齐涌来,大脑便误以为自己占了便宜,一时之间,理性可能就离地了,疯狂的购物欲望又占领高地了,加上网上交易一般通过信用卡等电子手段,消解且推迟了付款时的痛感,大脑的控制机制可能也就被骗过了。尤其是近几年的“双11”,商家设置的营销陷阱不断翻新,除了堪比奥数的优惠规则,还有买预售、虚假打折、产品质量打折等套路。每年“双11”过后,都有不胜枚举的维权案例,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、虚假宣传、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。